文章摘要:在精密儀器室使用氣體滅火系統裝置時,需重點關注以下事項,以確保人員安全、設備保護及系統可靠性:一、核心安全要求人員撤離與防護強制撤離:滅火啟動前,所有人員必須撤離保護區,避免窒息或凍傷風險。二氧化碳滅火劑濃度過高可能導致昏迷,七氟丙烷高溫分解產物可能具有潛在毒性。防護...
在精密儀器室使用氣體滅火系統裝置時,需重點關注以下事項,以確保人員安全、設備保護及系統可靠性:
一、核心安全要求
人員撤離與防護
強制撤離:滅火啟動前,所有人員必須撤離保護區,避免窒息或凍傷風險。二氧化碳滅火劑濃度過高可能導致昏迷,七氟丙烷高溫分解產物可能具有潛在毒性。
防護裝備:操作人員需佩戴防護眼鏡、口罩、手套及防火服,防止高壓氣體沖擊或低溫凍傷。
滅火濃度控制
毒性閾值:七氟丙烷等滅火劑設計濃度不得超過無毒性反應濃度(NOAEL),例如半導體實驗室通常控制在8%-10%。
窒息風險:二氧化碳系統嚴禁用于經常有人停留的場所,需設置濃度監測與報警裝置。
二、系統操作規范
啟動方式選擇
自動模式:適用于無人值守場景,需雙探測器(感煙+感溫)聯動確認火情,延時30秒后啟動,避免誤噴。
手動模式:有人值守時優先使用,需按下緊急啟動按鈕,延時30秒內可按“緊急停止按鈕”終止噴放。
機械應急啟動:僅在自動與手動失效時由專業人員操作,需手動關閉聯動設備并切斷電源。
延時與浸漬時間
延時階段:30秒內人員必須撤離,關閉防護區門并啟動聲光報警。
浸漬階段:噴放后密閉保護區20分鐘以上,防止復燃,之后通風換氣至安全濃度。
三、設備維護與管理
定期檢查與測試
鋼瓶檢測:每三年返廠檢驗壓力、密封性及藥劑有效期,報廢年限需符合標準。
管網優化:確保30秒內達到滅火濃度,噴嘴通暢無堵塞,管道無泄漏。
聯動測試:與空調、排風系統聯動,滅火時自動關閉風道,防止滅火劑擴散。
智能化功能應用
AI火情預測:通過歷史數據與傳感器分析,提前預警潛在風險。
物聯網監控:實時監測壓力、溫度及藥劑余量,異常時自動報警并推送維護信息。
四、風險防范與應急處理
誤噴防范
防雷防電涌:安裝浪涌保護器,避免線路故障引發誤啟動。
按鈕保護罩:緊急啟動按鈕需加裝保護罩,防止誤觸。
隔離措施:系統檢修時斷開電磁啟動機構線路,避免意外噴放。
殘留物處理
通風換氣:滅火后持續通風至滅火劑濃度低于安全閾值(如七氟丙烷殘留需低于100ppm)。
設備檢測:由專業人員檢查精密儀器,清除可能殘留的滅火劑顆粒或腐蝕性物質。
五、合規與培訓要求
標準遵循
依據NFPA 2000標準核算藥劑用量,確保符合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》(GB50116-2013)。
防護區門需向疏散方向開啟并自動關閉,入口處設置永久性標志牌及聲光報警器。
人員培訓
操作人員需通過專業培訓,熟悉系統結構、工作原理及應急操作流程。
每季度開展模擬演練,包括火情確認、啟動操作、人員疏散及事后恢復等環節。
六、典型場景應用建議
數據中心:采用七氟丙烷系統,結合AI火情預測與物聯網監控,實現快速響應與低損傷滅火。
半導體實驗室:選用IG541惰性氣體(氮氣+氬氣+CO?),避免化學藥劑對晶圓污染,同時滿足環保要求。
醫療檢測中心:配置全氟己酮(Novec 1230)系統,ODP值為零,適合有人值守空間,且對精密儀器無腐蝕性。
免責聲明: 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、排版、編輯,是出于傳遞信息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本文關鍵詞:氣體滅火系統|5.6MPa管網氣體滅火設備|七氟丙烷|七氟丙烷滅火裝置 標題:精密儀器室使用氣體滅火系統裝置需要注意什么? 地址: http://www.wuxiasi.cn/news-hy/1687.html